扪心自问,你凭什么换Logo?

说到换Logo,不少人应该还记得,今年五月初的时候Instagram进行了一次引发全世界关注的版本更新,曾经那个深入人心的宝丽来相机终于还是融入了扁平化大军的队伍,简化成一个更加抽象的相机图形。

即使官方紧接着发布视频,讲述他们这次Logo重塑的一系列烧脑过程,也仍然消减不了人们的种种不满。

卫报的一位记者调侃说,看样子是之前那个倒霉催的宝丽来相机在日落黄昏时惨遭谋杀,随后被人用白色粉笔将它的尸体圈了起来,就这样,新Logo诞生啦😮!


半年过去了,“黄昏里的凶杀现场”保留了下来,热爱Instagram的人似乎也并没有因此离开。

换Logo这件事,对企业来说还真是个挺麻烦的事。Instagram显然不是引起风波的第一家,可口可乐、Gap这样的大公司都曾因为新Logo不得人心而遭到过大规模抗议。

看到这里,你也许会陷入哈姆雷特式沉思:

换还是不换,这是个问题啊。

但这并不是一个问题,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此。

让我们节省点时间略过长篇论证,以维珍品牌创始人理查德·布兰森的一句话作为总结:

“Every success story is a tale of constant adaption, revision and change.”

每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里,讲述的都是不同形式、持续不断的改变。

对于设计师来说,设计Logo是门技术活,他们解决的是“如何换”。

而对于每一家成功的企业来说,改变是他们长久屹立市场而不倒的秘诀,换Logo可以说是他们建立一个伟大品牌的必由之路。

作为决策者,你该考虑的不是要不要换,而是… …

  💡 什 么 时 候 换 ?  

时机是关键~ it’s not an if, it’s a WHEN

一些知名大牌更换Logo的案例,可以在时机和方向上给你一些参考和启发。但在借鉴之前,先看看诸如以下3个问题,你心里有底吗:

※ 你隐约觉得你们现在可能该换Logo了,理由是?

· 现在流行xx风格,我们的Logo过时了吧,过时总归不是件好事。

· 竞品太多,我们的Logo好像不够亲切可爱,用户记不住我们。

· 我们现在业务做大啦,以前的Logo可能跟不上我们的脚步了。

· 我们公司名气很响了,Logo没啥大毛病,就想不引人注意地微调一下。(是你吗,谷歌?)

· 之前公司刚起步预算不足,找村口王师傅设计了一个将就用用,如今宽裕了想整个国际化一点儿的。

· 我们公司又双叒被收购了,不得不换。(…Hello,Moto?)

· 引起市场注意,因为我们要有大动作了😎

· 看腻了、没新鲜感。(what?建议你换个QQ头像冷静一下

※ 你希望换logo能帮你们解决什么问题,或带来什么改善?

· 让客户能一眼记住我们,或者知道我们是干嘛的

· 贴近现在流行的设计风格,招揽年轻群体的关注(因为我们接下来要主攻校园市场)

· 希望能在不同的终端和媒体上都能有良好的展示效果

· 希望Logo传达的内容或者精神与公司发展、业务领域同步

· 和竞品形成差异化,并且更能吸引注意,更贴近用户心理

※ 最近和未来几年,你们所面对的目标群体会发生什么变化吗?

· 我们的主要受众有变得更低龄/成熟化的趋势

· 我们的目标用户是某个特定年龄段的,但他们现在看重的东西和十年前不一样了…

· 以前我们的主要受众是男性,但近两年女性用户逐渐变多了

💡

以上问题只是抛砖引玉。你可以试着从更具体的方向思考、梳理、记录,在向设计师表达Logo设计需求的时候,这些考虑能帮助设计师准确迅速地了解你要什么。

Logo是品牌的一部分,Logo也是个奇怪的存在。它基本上并非消费者选择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的原因,但却往往成为辨认一家公司或一种产品的关键。

回顾那些知名品牌更迭Logo的历史,我们会发现,成功的品牌塑造案例,其实一直在通过包括Logo在内的各种形式,反反复复回答着哲学上那三个经典的问句:

         我 们 是 谁 ?  

     我 们 从 哪 来 ?  

 我 们 去 往 何 处 ?  

最终在消费者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品牌印象。

💡比如…

星巴克Logo的迭代历史是一个很经典的案例,从刚进入市场,到成为全球化的品牌,从只贩售咖啡到涉足健康食品领域,星巴克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上,都对Logo做出了恰当的调整。

星巴克的第一个Logo是在他们刚进入市场时推出的。有心理学研究证明,人们在面对新品牌时,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让他们第一眼感觉“熟悉”的。星巴克针对他们当时面向的市场,选择了人们都比较熟知的古希腊神话中女海妖Siren的形象。

希腊神话虽然广为人知,却自有一定的文学地位和神秘感,而不像市面上诸如“青春疼痛小说”会带给人的廉价印象。海妖的形象既让人熟悉,又给人一种高品质的感觉。而这就是星巴克想带给消费者的——星巴克很清楚,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,其实就是对他们自身的定义:有格调,有品质,经典而不媚俗

作为一个新的品牌,最重要的还是要回答“我们是谁?”,星巴克选择咖啡色作为Logo主色,能第一时间让人联想到咖啡,同时直接配以文字说明了他们的主营业务。可以说星巴克的第一个Logo,既直接地回答了他们是谁,同时还打造了既熟悉又神秘、有品位等品牌印象,给了消费者选择星巴克的充足理由。

随着逐渐被更广泛的人群熟知,星巴克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自我介绍,开始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牌风格。优秀的Logo变更不单单展示一家企业在外部形象上的改变,还能揭示企业在发展中更深层的变化趋势。此时的星巴克,就是要向市场宣告他们从咖啡扩张到了更多样的食品领域。他们将看起来有点脏脏的咖啡色换成了绿色,给人一种干净、新鲜、清爽的感觉。

2011年,星巴克再次更换Logo,这次他们直接将写着“STARBUCKS COFFEE”的外环去掉,只留下那个经典的星巴克Siren. 从1971年至今,星巴克的Logo伴随他们的发展一步步演变,在越来越简化明晰的形象之下,星巴克带着它的海妖跃入了更为广阔的领域。

💡其它…

除了星巴克以外,还有很多企业会选择根据业务发展来变更他们的Logo和品牌形象,比如滴滴,从滴滴打车滴滴出行,体现了滴滴业务范围的扩张。

也有品牌形象已经成熟,在细节上进行调整的,比如谷歌,

一个像素的纠结,这就是大品牌的自我要求吧。

此外,还有文章开头提到的Instagram. 虽然新Logo没有获得粉丝的欢心,但Instagram更换Logo的行为当然不是单纯因为看腻了宝丽来相机。

越来越多、不同国度、肤色、取向的人群在Ins上分享他们来自于世界各地的见闻,Instagram想用新的形象来展示这种精彩,和无限的可能性,同时让更多的人注意到,Instagram没有停止前进。这就是他们选择改变的时机,即使他们知道一切改变都有相应的风险。

💡

你们的Logo呢?

它在对的时间,回答对的问题了吗?

你准备好改变了吗?

最好的设计人才在这里等你:

www.designup.cn

把“怎么换”的难题交给他们解决!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