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最厉害的字体出现了!
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字体也不例外,品牌Logo、宣传海报、地铁广告、网站App…我们的生活早已被字体包围。简单的字体背后是激烈的角逐甚至尔虞我诈,字体的世界比你想象得还要复杂。

哪款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字体?我说了不算,由你决定!

「字体江湖」第一期我们请来了Helvetica,苹果、宝马、无印良品、英特尔、三星、松下电器、汉莎航空、雀巢、Jeep等各大世界级知名品牌都不约而同选择它作为Logo,缔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字体。花三分钟看完,你是否愿意为它投上一票👉

 

时势造英雄 

Helvetica诞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瑞士,那时刚刚结束二战噩梦的欧洲陷入一种迷惘的状态。瑞士作为二战中的中立国简直是超脱一般的存在,其盛行的国际主义风格也广受欧洲各国追捧,Helvetica正是顺应时代趋势而生。

在Helvetica诞生之前,欧洲卖得最好的字体是由柏林字体公司柏涛德推出的Akzidenz Grotesk。现在用电脑下个字体又快又便宜,但当时还使用金属活字印刷的方式,设计一套字体贵的吓人,差不多相当于两辆甲壳虫汽车的价格。可见Akzidenz Grotesk是多有钱!

这时候Helvetica的两位爸爸要搞事了。

1955年,瑞士哈斯铸字厂的主理人爱德怀德.霍夫曼眼瞅着自己公司的字体越来越没市场,再这样下去关门了咋办,决心设计一款和Akzidenz Grotesk相抗衡的无衬线字体。

无衬线体(sans-serif)就是字母没有脚的字体。

爱德怀德.霍夫曼&哈斯铸字厂的车间

他找到当时身兼销售&设计的马克斯.米耶丁格,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的!马克斯.米耶丁格既了解市场,又极具设计才华,立刻选择迎合现代主义。

马克斯.米耶丁格

直至1956年,他和霍夫曼终于设计出一款新的字体“New Haas Grotesk”,缩短了字母之间的间距,这在当时绝对是开创性的举措,事实证明和现代主义更配哦,简洁大方、可读性更强。

憋了一个大招在1957年“平面57”博览会上正式推出,这款顺应时代主流的无衬线字体立刻吸引了各大企业主的注意,源源不断的订单,估计霍夫曼做梦都能笑出来吧😝

 

 

为什么叫Helvetica?

毕竟我本来叫“New Haas Grotesk”,但当时New Haas Grotesk虽然在瑞士小有名气,在国际上还没打响名号,名字这么长又难记,不利于国际化发展啊。

于是哈斯铸字厂的德国母公司Stempel说:“要不我们给它改个名吧,你们觉得Helvetia(即为拉丁文‘瑞士’)怎么样?”

霍夫曼跳出来表示反对,说好的国际化取一个国家的名字算怎么回事?最终这款字体定为“Helvetica”,延续了60多年之久。

看来有个好名字还是很重要的!在Stempel爸爸的支持下,Helvetica在国际上顺风顺水,当然主要还是字体给力。

我们知道设计一套字体家族有多贵,买一套当然也不便宜,可能当时有钱人都是这么显摆的:又出了最新一套字体,赶紧下手买了…😂

Helvetica横扫字体领域的原因在于一点都不讲究,实用性特别强,一眼看去毫无特色,却能流畅自如地运用在各个场景领域。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圆滑流畅的中性感、阅读体验超级好,也代表了瑞士给人一如既往中立的老好人形象。

 

大公司都爱它 

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,Helvetica几乎横扫全世界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。1962年,德国平面设计大师奥托.艾舍在为汉莎航空公司设计新Logo时,果断选择了Helvetica,就此一炮而红。

汉莎航空

跨国企业的名人效应把Helvetica字体带到了全世界,直到今天有数百家跨国企业都直接采用Helvetica作为企业标识。

比如美洲航空、宝马、英特尔、无印良品、摩托罗拉、丰田、三星…他们认为这种中性简约有力的字体最能代表企业正直正面的形象。

难道不是因为性价比高吗

而到了电子时代,1985年苹果将Helvetica装入电脑系统软件中,更是以爆炸性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。

Helvetica一直是苹果官方系统自带的字体,直到2015年iOS9弃用Helvetica,使用自家San Francisco字体还引起了大规模反对的声音。

锁屏界面对比,左为Helvetica,右为San Francisco字体

就连酷到不行的川久保玲都采用Helvetica作为Comme des Garçons 和 American Apparel品牌的Logo,可见其经久不衰的平凡魅力。

川久保玲

除了这些企业品牌,政府也超喜欢这款字体,在许多公共部门和公共设施都采用Helvetica。

特别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,设计师玛西莫.维格尼利为纽约地铁设计标识系统和地图,它开始陆续垄断所有政府部门的标识

上头有人真好,羡慕😳

上世纪三十年代交通表示字体混乱时期,纽约地铁站

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将其列入最早的馆藏字体,这是极高的荣誉,如果字体会说话,可能会高兴得尬舞…

2007年纽约艺术博物馆举办Helvetica50周年纪念展。

Helvetica走过半个多世纪之久,跨越了活字印刷到互联网信息时代,历经现代主义、后现代主义、绿色有机主义等不同时期的设计风格,却以其惊人的适应性顺应每个潮流的更替,让全世界的设计师、企业家、字体爱好者…都为它所着迷。

甚至纽约设计师Albert Son创立了一个以Helvetica命名的品牌。

 

 

 如空气一般的存在 

就算我们不了解Helvetica,也不得不承认它已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结在一起。它如此平凡却又如此真实简单,中性简洁的表现力让Helvetica看上去冰冷而缺乏感情,然而这正是我们爱它的理由。

每个人都能透过字体透过文字进行自我解读,而不会在视觉上陷入字体所编织的狂想中。但是有多少人爱它,就有多少人讨厌它,有人说:Helvetica就像一个普通到淹没在人群里的人对你say hello,而你对此毫无印象…当街头巷尾都装饰着Helvetica字体时,又有什么更多的惊喜?

在纪录片《Helvetica》中导演邀请了众多位设计界大师表达自己对Helvetica的看法,德国Erik Spikermann很直白地说:“谁知道呢,为什么坏品味满大街都是?”

老铁,扎心了😂

但本身一个字体被拍成纪录片就是传奇,盛名之下必定会有非议,无处不在的地方我们看到Helvetica,它看起来一点都不高级、有点圆滑过于温润,但我们知道它就在那里,离不开它。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