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Design Up】久屿:商业的本质是逻辑,逻辑的尽头是艺术

本周四晚,Designup主办的系列活动Design Up第三期「设计思维的彼端」在威海路Wework完美落幕。

Designup诚挚邀请到Dere设计研究室久屿老师,一位兼具情感创意和理性思维的设计师,带来精彩分享,让我们知道如何在商业中将设计思维运用到极致。

以下是久屿老师演讲实录。

 

久屿

Dere设计研究室创始人

分享主题:设计绳索的彼端

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,设计对我而言就是不同信息之间的关系处理。我曾经做过很多不同行业的设计项目,包括Vi、网页设计、空间设计、平面设计…还做了多年的文化研究。我发现,一名设计师应当有机会接触不同领域的项目,才会有多元的视角回头思考设计到底是如何发生的,它背后的设计语言是什么?

我们紧握设计这条绳索,一端连接着复杂、纤细的情感,一端连接着世间万物,包括服务、产品、流量、体验等一切商业相关的事物,设计就是把两端连接起来极富创造力的工具。

 

 

1.
是什么唤醒了设计

我的答案是一只鸡蛋,一只我们想好好享用的鸡蛋。我们在享用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产品的时候,其实是享用着隐藏在它背后的庞大的设计网络和商业系统。

我们为了想要好好享用一只鸡蛋,唤醒了很多不可思议的设计。数不清的食具和容器,各式各样的食谱和烹饪方式,没有办法计算的上菜方式。用来做鸡蛋的工具,有蛋杯、有心形和骷颅头等各种造型的模具,还有摇蛋器,有煮蛋器、打蛋器,打蛋器还分手动和机动的。还有那种可以让蛋黄和蛋清分离的工具等等。

在这些食具和容器的设计上,我们又可以探讨出各种各样的风情,不同的文化也会滋生出不同风味的设计。以及那些储藏几十万枚鸡蛋的库房,运送几千只鸡蛋的运输系统和它的保护装置等等。

Tips:放大看原图效果更好哦

我们在享用物质上的蛋,也在享用精神上的蛋,也就是所谓的蛋文化。同时蛋的文化滋生出了各种形式创意产品、漫画周边、包装、甚至建筑等等。这一切的商业、文化或者现象的存在和启动,其实都归于人。

 

2.
一切归于人

在这种文化和商业现象背后都归于人,这是设计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点。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:当我们在面对设计的时候,我们面对的是什么?在我看来是人的繁复性,是一种难以被统计,但可以被分类、计算的人。

人具备社会性,同时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个体。不同身份、种族、肤色、经历或是年龄…如果在这各式各样的人中都拿着一样共同的东西,那将会是什么?我想是感知力(Sense)。比如我们养猫,虽然不懂猫的语言,但是它的呼唤,呼吸节奏、喵叫…我们都能感受到它是在表达什么。

对于企业来说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呢?首先要研究人,在理解足够信息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,并在商业条件允许下学会做资源取舍,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。

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、品牌和人之间,是设计思维的连接。设计思维和运营系统都可以归为设计角度理解。设计思维是生产创意的工具,同时运营系统也是将设计、将整个事物运作起来的方式。

而我们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设计思维?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运行原则:

  • 用户及现象研究

通过访谈、游戏、观察、定义核心问题等整理痛点、挖掘需求并做人物画像,了解用户的场景和行为,真实需求及目标。

  • 提炼指导原则

消费洞察并寻找机会点,如分类排列、组合整理,并过滤深化机会点。

  • 解决问题的方案

这是一系列的过程,包括产生创意、制作概念、设计模型、测试概念并最终落地。

企业要运作起来最核心的一点在于用户驱动,不能闭门造车。该如何衡量设计思维和运营系统之间的关系呢?在我看来,没有基于用户设计出来的产品不论怎样运营都是毫无意义的,尤其在创意产业空前高度的时代。

 

3.
身体的旅程

一个产品自上市后,到被消费,消费者都经历了什么呢?我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身体的旅程。

既然是一趟旅程,就必然有感受和共鸣。消费者在做消费决策之前,他会有一些想法和思路,可能观察环境、看看朋友怎么说…逐渐形成自己的感受,找到重点关注的东西并判断其价值,才会最终确定如何表达。

当然也少不了计划和路线。我们在为客户服务设计咨询时通常会用到的工具-触点设计。这是我们为一家连锁餐厅设计的项目,就是根据这个工具整理出一条消费者触点的路径,从消费者还未认知我们,到最终消费产品之间经历了哪些阶段,思考可以用什么方式来制定创意。

 

如何满足这些消费理性选择、关注体验、思想自由、口味挑剔的目标人群?我们要抛开单纯的餐厅概念,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,

通过灯光投影、可变式空间、服装/配饰的变化、餐厅功能、服务内容可变等来营造空间感,持续让消费者感受到活力和新鲜感。

服务是否可以在消费者还未认知时开始呢?正如刚才所说的触点设计,从初期接触点跟踪,包括微博/微信等一些社交平台;消费关键点跟踪,比如App在线下单功能、图像投影等;潜在机会点跟踪…来经营一个空间,提供更有温度的生活方式。

而我们与用户之间通过粉丝与社群维持长期持续的感情纽带,比如设计周边产品、节日/生日神秘惊喜等。

以上是我们根据餐厅触点设计完整设计的一套方案。

 

4.
一张纸的机会

当我们在设计的时候,我们设计的是什么?我常常在接到不同企业项目时思考这个问题:在设计一张名片、一张海报、一个橱窗或者其他设计时,本质到底是什么?对我而言就是一张纸,一张在短时间内认识你、了解你的产品、品牌和公司的纸。

怎么写这张纸是关键。举个例子,当我们在设计一张名片时,会有抬头、名字…我们是否可以把名片作为更具功用性价值的东西呢?就像是一把钥匙成为接触品牌的机会。

因此在设计时我会很多新奇的创意,来跨越本身的媒介,可能是一张钱、一把钥匙打开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。而在做其他设计时同样可以运用这种互动方式。

当我们设计时,最终是拥有让人与人相遇的机会。拥抱这种觉悟去设计,会发现名片只是外衣,设计是诱惑的手段,诱惑你们来到我面前。

 

5.
为看不见的东西埋单

大家可以想象在平时生活的世界中,光、紫外线、风、空气…这些物质我们都看不见,却决定了我们成为更好的存在。同样的,当我们在消费一个商品时,也在消费它无形的部分,比如纸张的触感、进店的芬芳、视觉的流畅性、味蕾的立体感…而这些都是我们决定是否消费很重要的因素。

因此一个消费者决定是否对你的产品进行消费,不是基于产品的实际体验如何,而是头脑中对此次消费的预期体验,是否超过了所需付出的货币价值,这才是感情购买的一个决策行为。

IBM有一句很出名的话“客户因情感而购买,然后才是逻辑确认。”接下来,我想讲为上海中心设计的一个项目,它的落地是建筑史上重要的一个里程碑。我们是如何面对这个项目呢?正是运用到刚才所讲的为看不见的东西消费。

为几百个文化衍生品做战略视觉规划,是一件看似很困难的事情,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。我会首先对这个命题进行拆解,把自己想象成环绕上海中心上空的一个角色,来看待上海中心的核心要素,并提炼出以下四个概念。

把设计拆分成四部分,并设计成不同风格的首页,来定义字体、颜色、图形,以及之间的组合关系。在过程中学会用什么逻辑去解决问题是很关键的,以及衍生出不同设计体系。


为上海中心设计的衍生产品

 

6.
商业本质是逻辑,逻辑尽头是艺术

这是我最想表达的一部分,先来看一张图。

这张图是我在日本时拍的,感受很深,虽然看起来是非常普通的画面,但在围栏后面是一片正在建造的墓地。我们可能会想用这么彩色的方式绘在墓地四围是否不敬呢?

在我看来,墓地本身是一件严肃的事情。但在死亡之地,恰恰最需要的不就是生人的意志么?日本的墓地大多是有寺庙管理经营者的,费用昂贵,这本身就是很逻辑化的一个商业行为。逻辑再往前走一点,巧妙地用这种活泼性来填充这种死亡之地,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行为。

日本的很多寺庙都有祈福的传统。当祈福时会有一个水桶摆在面前,给到一张祝福的纸条放到水盆里,没一会儿纸张溶解只剩下最后的文字浮在水上。这其实在表达,身体虽灭,灵魂依然在。把这些生活中感知的现象与设计联系在一起,就可以运用在商业逻辑中,而逻辑的尽头,我觉得探讨的是艺术。

还是那句话:“客户因情感而购买,然后才是逻辑确认。”但我认为可以反过来展示另一种意义:“客户基于逻辑确认,继而选择情感留存。”

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,非常感谢大家能听我在设计路上的这些感想。

 

Q&A互动环节

演讲结束后是精彩的互动环节,Designup与企鹅直播合作包括直播观众提问和现场自由提问,久屿老师都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解答。以下节选部分问题:

Q1.看到您有涉足很多不同领域的设计,那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候吗?如何找到设计灵感呢?

久屿:在我看来设计不是靠灵感而存的,是经过漫长系统的训练形成自己的设计体系。在刚开始时先练好基本功,把学到的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中,再拓展到更大的商业空间,把这些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,而这些设计思维才是灵感源泉。

Q2.您在和原研哉合作的时候,觉得日本的设计和国内的设计有什么区别吗?

久屿:重大一个区别在于我日本时行走在街头,像是酒馆、中介看起来很小的一个门面,都会有店面和橱窗设计,甚至一些摊位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。他们其实没有资源去请设计大师来设计,但在我看来要花几个月才能设计出这些小作坊达到的高度。虽然不是设计师,但整个日本都在用设计思维做商业,有很好的设计生态环境。

Q3.鉴于现在互联网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,你认为如何做才能使产品脱颖而出呢?

久屿:我们要基于用户驱动去设计出强烈差异化的产品。如果没有这个基础,之后的运营可能都失去了意义。刚才也有提到,最终用户产生购买决策、消费行为时,都是他对你的产品情感认知,而这种认知要确认之后才会持续。

 

Q4.久屿老师,看到您与非常多知名企业和设计大师都有合作,如果抛开其他因素,您会为自己做什么样的设计呢?

久屿:很好的一个问题,其实我对目前做的所有设计都没有100%满意,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欠缺的部分到底是什么?其实是目前不同设计分工中是存在断层的,我们都活在设计生态里,但目前都只是设计生态中的某一环。这是单纯的类型设计师无法解决的困境,所以我现在自发在做的一个设计项目超越平时的所有业务范围,是把会把插画师和设计师联系起来产生设计创意的项目。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迷人的事情,是我愿意为之推掉很多项目去做的事情,我觉得那有可能会成为我最好的设计吧。

 

Design Up第三期圆满结束,非常感谢大家的到来~敬请期待我们七月初的用户体验专场,请持续关注Designup公众号,最新活动信息会优先发布!

想浏览久屿老师的个人主页嘛~请戳:久屿 | Designup Profile

Designup 用可靠设计师 | 公众号:Designup第三市集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